俗話說秧好半年稻,壯秧產量高,水稻要高產,育苗是關鍵。眼下正是水稻育苗的高峰期,在朔州市桑干河畔,種植戶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耐鹽堿水稻的育苗作業,為秋季豐收增產打好基礎。

添加微信好友, 獲取更多信息
復制微信號
在朔城區神頭鎮下西關村一家水稻種植合作社里,工人們正圍著一條播種流水線緊張忙碌著,裝土、灑水、播種、覆土一氣呵成,每小時能播種400多個秧盤。
朔州市朔城區神頭鎮下西關村 種植戶 石云寶:底土,就是營養土,要厚一些,中間是籽,上邊蓋的一層土要比下邊那層土稍微薄一些。底土厚一點,秧苗根系發達,吸收營養、吸收水分充足。
育苗大棚里,工人們把秧盤整齊擺放在地上,并把上面的土按壓平實。
朔州市朔城區神頭鎮下西關村 育秧工人 黃輝英:壓得實一點,上面有噴頭,噴水怕有時候沖出土,把籽沖出來。
廠家訂制各種克重規格無紡布非織造布電話15838056980
黃輝英說,合作社要在6天時間里,完成2萬多盤的育苗作業量,這些秧苗可栽插2000多畝大田,預計到5月中旬開始移栽。
據了解,因為重度鹽堿化,下西關村臨近河道的大片耕地曾長期撂荒。2018年起,在當地政府引導下,種植戶石云寶帶頭對鹽堿地土工布進行平整和改良,引泉水灌溉種植水稻。近年來水稻連續增產,畝產達500公斤以上,收益達到4000元,成為當地改良利用鹽堿地的成功示范,同時還激發了周邊縣區農民改良鹽堿地種水稻的熱情。
朔州市朔城區神頭鎮下西關村 種植戶 石云寶:產量一年比一年高,去年有一畝打1200斤的。對糧食增產和咱自己收入都有好處。所以今年外地很多要種的,咱負責給人育苗,負責技術培養,慢慢地就成個產業鏈條了。
【來源:晨報朔州】
聲明: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,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,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。郵箱地址:jpbl@jp.jiupainews.com
特別聲明:以上內容(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)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