雙井街道可回收垃圾回收站點“井點2號”開張以來,智能的回收方式,規范的回收規則,受到了周邊居民的認可。幾個月前,這里還只是一處閑置的小微空間,如今大變樣,不僅成為新景觀,還得到充分利用,成為居民垃圾分類和便民服務點。

添加微信好友, 獲取更多信息
復制微信號
井點2號位于垂楊柳中街東側,占地約20平方米。今年,雙井對轄區內的小微空間進行改造,打造“井點”系列,將這處閑置小微空間的列入改造清單,并結合垃圾分類工作,建成可回收垃圾智能回收站點。
走進垂楊柳中街,以綠色為主色調的“井點2號”格外顯眼,玻璃門上張貼著各類可回收物的剪貼畫。里面用玻璃墻分割成公共區和回收區,公共區的墻上掛著小屋改造過程的照片和垃圾分類相關知識,回收區則用來放置居民投放的可回收垃圾。
“‘井點2號’采用智能化投放方式,周邊的居民只要注冊賬號,就可以參與回收,沒有門檻,而且投放正確,就會有相應的收益。”雙井街道相關工作人員介紹,居民注冊賬號后,還需要購買一個專用垃圾袋,裝滿后放回到小屋,再到墻邊領取空袋子循環使用。每個袋子上都有二維碼,居民掃碼領取后,袋子就自動和賬號綁定,后端完成稱重后,收益的金額就自動存儲到居民賬戶中。
“井點2號”智能、便捷的投遞方式受到周圍居民的青睞。上午11點,住在廣渠門外大街26號樓的閆女士拎著兩袋可回收物來到“井點2號”,袋子里有洗發水瓶、牛奶紙袋、廢舊紙盒等。“我們家一般一周能攢兩袋子,出門時順手投放在這里。”閆女士說,她母親有收集廢舊物品的習慣,時間長了,占用家里的空間。如今家門口就有回收站點,隨時都可以“賣廢品”。
“井點2號”煥然一新的小房子為街區增添了綠色、時尚的氛圍,而改建成為環保回收點后,帶動了越來越多的居民參與到可回收垃圾分類中,區域的可回收垃圾分出率也有了明顯提升。近兩個月,“井點2號”的可回收垃圾的每月回收量已超過1噸,小微空間發揮起了大作用,同時還成了新的便民服務點。

來源:朝陽報
記者:魏姣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