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紡布袋訂做15838231350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(中青報·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通訊員 張婷婷)“我的青春奮斗路上,有紅色電影催人奮進。”在鐵路合肥車務段青年職工李明龍家中,擺放了整整八箱影碟、近百部老膠片,還有兩臺“古董”放映機靜靜躺在地上。每個物件,都被他打理得干干凈凈。

添加微信好友, 獲取更多信息
復制微信號
“老電影膠片收藏門檻較高,保存不易、占地空間大,且需要配套的放映機才能播放。周圍很多年輕朋友在收藏動漫模型、運動鞋,我的愛好顯得很‘中老年’。對我而言膠片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,承載著幾代中國人無法磨滅的珍貴記憶。如果不去保護,隨著歲月的淘洗,它將逐漸消失。”32歲的李明龍說。
上世紀六七十年代,國內電視尚未普及,看電影是為數不多的消遣娛樂方式之一。父母工作繁忙,李明龍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。“我小時候爺爺常帶我去看電影,他當年為我講解電影情節的場無紡布袋訂做15838231350景仍歷歷在目。”李明龍說,新中國成立那年,16歲的爺爺光榮入黨,他勤勤懇懇工作了一輩子,在滁州明光市財政局退休。
2014年,李明龍進入鐵路部門工作,有了經濟能力后,他開始收藏老電影膠片、海報等物件,“這既能回憶和爺爺共處的時光,更可以借此了解過去的故事,將我們的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”。
有一次,他在網上看到一位電影發行公司的老員工有藏品出售,就特意乘坐高鐵去江蘇昆山,收來了10部老電影膠片。一部珍貴的黑白紀錄片《少奇同志,人民懷念你》,是他到河南鄭州一家電影膠片交易市場里淘來的。
他說,電影膠片是消耗品,過度播放、保護不當都會造成不可逆的損耗,只有親自去看才能確認膠片的完整度。
收到的新膠片,李明龍會仔細地擦除片夾上面的鐵銹,重新進行噴漆,保護其不被腐蝕。無紡布袋訂做15838231350有一部膠片上的畫面有許多污垢和噪點,膠片齒孔也破損了,他一幀幀手工修復。“每當看到這些膠片經過修復之后,放出來聲畫清晰,不跳片、斷片,我內心充滿了成就感。”
1952年,我國第一家國營電影機械廠南京電影機械廠成立,隨后制造出國產16mm及35mm移動式有聲電影放映機,供全國工礦企業和廣大農村發展電影放映隊用。
“我有南京電影機械廠制造的長江FL-16-2型放映機,仿制的烏克蘭KAT機,是我爺爺退休后在當地一位老放映員手里買的,是1966年4月生產的純鐵制鎢燈機。”李明龍說,“這臺機器再業界俗稱‘老五四’,當年風靡全國,見證過中國老電影最輝煌的時刻,現存的大多是模型機,僅作展示使用。”
他平時習慣用的是同廠上世紀70年代生產的長江F16-4A型,這臺機器操作更為便利,是他上班后在電影交流無紡布袋訂做15838231350群里淘來的。
李明龍用這臺放映機給同事演示過建國前拍攝的老電影《萬家燈火》,電影講述的是國統區底層人民水深火熱的生活。他手里有一張裝裱好的電影《巍巍昆侖》的海報,是一家放映公司的退休員工贈予他的,影片以解放戰爭為背景,描寫了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共中央徹底粉碎蔣介石“黃河計劃”的故事,是國慶40周年時的獻禮片。
“《建國大業》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片,講述的是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歷史事件。”李明龍說,2012年之后,這部膠片停止洗印了。
每次播放完畢,他小心翼翼地將膠片放進護片袋中。“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。通過觀看膠片電影,我了解到很多革命故事,進一步領悟到什么是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。”
“對我影響最大的電影是《上甘嶺》,爺爺第一次帶我看時,我才8歲,驚心動魄的戰斗過程感染了我,我手上都是攥緊拳頭出的汗。現在每當聽到歌曲《我的祖國》,這部電影的畫面就會在我腦海里浮現。長大后,我又陸陸續續將它看了七八遍,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感悟。”他說。
“我剛上班那會,安慶還沒有通高鐵,現在鐵路四通八達。我家鄉明光市的高鐵站也在建設之中。有幸生活在這個美好的時代,作為青年黨員,有幸參與、見證中國高鐵的飛速發展。”他說。
今年是建黨百年,單位邀請他為職工放映膠片電影。“和年輕同事們一起重溫歷史,憶苦思甜,從慷慨悲壯的熱血歲月中汲取前行動力。”李明龍很是感慨。
轉載請注明:無紡布產品集 ? caiji ? “收藏”歷史的年輕人_在百部黑白電影膠片中汲取紅色精神力量
版權聲明
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xx立場。
本文系作者授權xx發表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。